home 首頁> 禅语解说> 薰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《槐安国语》

禅语解说

薰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《槐安国语》

选自《枯木又逢春——通过禅语悟人生》 (细川景一著・2000.11.禅文化研究所出版)

薰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《槐安国语》

 围绕“薰风自南来”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。唐文宗(840年卒) 以“人皆苦炎热,我爱夏日长”起承,诗人柳公权(856年卒)续之“薰风自南来,殿阁微生凉”而成为一首诗。
  熏风自南来
  殿阁微生凉
 一般人都很讨厌炎炎夏日,但是我却很喜欢一年中最长的夏季。虽说很热,但穿过树丛微微吹来的凉风使宽阔的宫殿也一下子变得清凉,这种惬意和清爽只有在夏天才能体会得到。
 但是大约200年以后,宋朝诗人苏东坡(1101年卒)批判说,很遗憾这首诗表明为政者对老百姓没有怜悯之心,也就是他忘记了平民百姓住在狭窄不通风的屋子里,烈日炎炎之下还要去耕田、做生意,是皇帝自以为是,忘记百姓疾苦,只呆在宫中度过消遣漫漫夏日的诗。对此,苏东坡做了一首讽刺当时上流社会的诗。

 一为居所移,
 苦乐永相忘,
 愿言均此施,
 清阴分四方。

 皇帝生来住在宽敞的宫中,所以不关心天下百姓为炎热所苦。恳请皇上关注天下万民,只有让他们都能享受“熏风自南来,殿阁生微凉”的舒适和安逸,才是皇帝当为之事。
 这句诗被用于禅语之时,和这个典故毫无关系。这是因为据说宋朝末年,临济宗公案禅(与曹洞宗的默照禅相对应,参透禅的公案而至悟)的集大成者大慧禅师(1163年卒)听这句诗后而至大悟。那么大慧禅师闻听“熏风自南来,殿阁生微凉”后有何感悟呢?
 我们每天总是拘泥于得失、利害、爱憎、善恶、迷悟、凡圣,因而没有目标,不知所措。但是,如果一阵熏风能将那一切对立的观念吹散,那我们就能不拘泥、不执著、不偏颇,品尝到自由自在、淡泊清凉之意。那样一种清爽无垢的纯粹境界即咏作“殿阁生微凉”。
 浪迹天涯的自由俳人种田山头火与松山“大耕舍”道场的大山澄太通过俳句和禅而成为挚友。我曾听澄太先生讲演时非常感慨地讲过他们二人最初相识的情景。
 ——我匆匆走到庵旁,刚停下脚步,纸门便一下子拉开了,传来洪亮的声音“是澄太君吗?”我刚一说是,话音未落,他马上光着脚从走廊那儿跑过来,虽然我个子很大,他还是一把将我拽了上去。真是一个怪人,他把我拽上去,也没有像常人那样打招呼,而是说“现在正好是中午,我已经做好饭等着你呢,快吃吧。”说着给我盛了一大碗饭。但是庵中空无一物,既没有菜也没有饭桌。筷子、碟子和冒着热气的米饭就直接放在破旧的榻榻米上。……(中略)……这时我发现他一口也没吃,而是一直盯着我。我说:“你也一起吃吧。”他说:“说实话,我这儿只有那一付碗筷。你吃好了。” ……(中略)……这就是真实的山头火,于是我急忙吃完,放下筷子双手合十说:“谢了。”他马上拿起碗筷,洗也不洗,给自己盛上一大碗,大口大口地吃得香极了。也许是肚子饿了吧。他专心致志吃饭,丝毫也不东张西望。(大山澄太口述《俳人山头火的禅》临济会出版)
 山头火的行为里没有任何拘泥、执著和偏颇,他只是依照他那颗生来就有的赤子般的纯粹之心生活。山头火的生存方式不就是“熏风自南来,殿阁生微凉”的极好体现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