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自《枯木再生花——通过禅语悟人生》 (细川景一著 2000.11禅文化研究所出版)
梅雨季节阴雨连绵,每日觉得郁闷。我的朋友却说:不然!觉得下雨郁闷的我们也许是幸运的。非洲的许多国家正在经历着干旱,很多人在忍饥受苦,上亿的人都在祈祷:“下雨吧!快点儿下雨吧!”。
一滴润乾坤!说得绝妙。用一滴水就可以滋润整个宇宙乾坤。但如果连一滴水也没有了呢?一想都不寒而栗。一滴水竟能滋润大地,养育花草树木,让地球铺满绿色。
当然,从理论上来讲,也许觉得“一滴水”会有如此作用不可思议,但禅的境界超越大小、长短、宽窄的差别,一滴水和汪洋大海是一样的,一粒米也足可与千山万岳的雄伟相匹敌。一滴水即可润乾坤。从一滴水、从一粒米中找出无穷的价值,若不从中悟出“珍惜”之心,就不能说参透了这句话的涵义。
作为江户时代农政家而知名的大原幽学(1797~1858)出身于尾张藩(爱知县),从年轻时就出外修学旅行,学习了神道、儒教、佛教等,但没有一样能让他从心里折服。后来在他25岁时,在近江国的松尾寺遇到了提宗和尚。关于这次相遇,高仓照在他的小说《大原幽学》(艺术出版社)中作了令人感动的描述。
……求学的大原幽学直接被带进厨房,安排去淘米。
“看你的秉性有多么堕落!你到这儿来看看!这儿有一粒米,这是刚才你淘米时冲到水池边上的。你大概在想,不就是一粒米吗?那也不行!这么下去,后患无穷。我让你知道一下一粒米有多重要,去小和尚屋里把算盘给我拿来!一个不够,拿两个来!”
幽学跑去向小和尚借了两个算盘,放在了提宗面前。
“一粒米掉在地上,能生出二十四个芽,二十四个芽就会长出二十四根稻谷,到了秋天,每根稻谷可以结出三百粒米,你算算到秋天这一粒米可以生出多少?”
幽学打了算盘,回答:“七千二百粒。”
“你知道一合米是多少粒?”
“…………”
“大概是五千五百粒。七千二百粒将近一合四勺了。”
“…………”
“等明年再把这七千二百粒播下去,又各能结出七千二百粒。到明年秋天,该收多少米啦?”
“五千一百八十四万粒。”
“折成斗呢?”
“差不多九石四斗二升五合。”
“那第三年呢?”
“三千七百三十二亿四千八百万粒,折成斗差不多是六万七千八百六十三石二斗七升三合。”
“第四年呢?”
“十亿、百亿、千亿、兆,兆以上的数,我就不会算了。”幽学的嘴唇开始发抖了。
“折算成斗呢?”
“约四亿八千八百六十一万五千五百六十三石六斗三升六合。”
“一粒米也不是凭白无故来到这世上的,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的人,还能明白什么!就说你,不是活到现在了吗?那是因为你见也没见过的老百姓给了你无限的爱。从这一粒米中你要是悟不出感恩的心念,那你就不是人,是畜生!”
“一滴润乾坤”。在消费被当作美德的今天,不正是我们应该扪心自问的警句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