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自《枯木又逢春——通过禅语悟人生》 (细川景一著・2000.11.禅文化研究所出版)
《碧岩录》第三十九则有“云门花药栏”公案。
举。僧,问云门:“如何是清净法身?”师曰:“花药栏”。
一僧人问云门偃禅师(864-949)“烦恼妄想一切皆消的清净法身是什么?”云门答曰:“花药栏”。花药栏是什么呢?古有各种各样的解释,如茅房的围栏;精心围上篱笆的芍药园;也有说是一般的花圃。
对于清净法身的询问,以不洁之物对答,在这个意义上,将其理解为茅房的围栏似有一理,但有些矫情。而将其理解为花圃,也许更符合禅意。花圃不一定是牡丹或是芍药盛开的花圃,哪怕是不知名的小花盛开的花圃。
“清净佛”不就是美丽的鲜花在盛开吗?凝神观望,那各式各样的花既不争奇,也不斗艳,各自呈现着自己的本来面目,这不就是在表现佛的真面目吗?除此以外还有什么清净法身呢?
佛教诗人坂村真民写过一首《野花》的诗。
明快、开朗的野花,
永远在这里微笑。
神授的原本姿态,
野花,永远在这里绽放。
素朴、谦恭的野花,
恂恂有礼。
我驻足凝神观望,
一定会听到她的声音,
仿佛神的话语,
滋润着我这颗诗心。
倾慕啊!
野性的花朵,
野性的人,
野性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