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 首頁 > 本山介紹 > 东福寺

本山介绍

慧日山 东福寺

历史 概况

东福寺

 东福寺坐落于京都东山月轮山麓,寺域广阔,怀抱溪谷,景色怡人。每至深秋,红叶尽染溪谷,尽显禅林古刹之幽,是京都观赏红叶的理想之地。
 临济宗东福寺派大本山以及京都五山之一,法灯传延至今750年,统辖360余座地方寺院,成为崇信之中心。 以东山为背景,国宝三门以及被指定重要文物的大伽蓝甍顶鳞次栉比,自古雄伟壮观。

 慧日山东福寺根据摄政关白九条道家发愿而建,因当时奈良东大寺和兴福寺规模巨大,香火旺盛,便模仿两寺风格建筑,并各取一字命名为东福寺,为当时京都最大寺院。全部工程从嘉祯2年(1236)至建长7年(1255)整整费时19年完成,当时佛殿本尊的释迦牟尼佛像为15米,左右的观音弥勒两菩萨像为7.5米,被称作新大佛寺。
 在工程进行中的宽元元年(1243)即邀请圣一国师为开山祖师,并完善了天台、真言、禅等各宗兼学的堂塔,但由于元应元年(1319)、建武元年(1334)、延元元年(1336)相继发生的火灾,大部分被烧毁。
 延元元年8月,在火灾发生4个月后开始修复工程,至贞和3年(1346)6月,由前关白一条经通举行佛殿的上梁仪式,火灾后历经20余载得以重现威容。其后由于足利义持、丰臣秀吉、德川家康等加以保护修缮,致使长期成为京都最大禅苑展现在世人面前。但在明治14年(1882)12月,佛殿、法堂、方丈、居所又被烧毁。
 明治23年(1891)重建了方丈,明治43年(1911)年重建了居所,从大正6年(1917)着手重建本堂(佛殿兼法堂),至昭和9年(1934)年落成,与镰仓、室町时代传存下来的重要古建筑相映成辉,展示着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精髓。

开山祖师

圆尔辩圆(圣一国师)

 东福寺的开山祖师圣一国师(圆尔辩圆)于建仁2年(1202)10月15日生于骏河国(静冈县)栃泽的米泽家(现仍留存)。在三井园城寺修行时钻研天台宗教义,后随荣西高徒行勇、荣朝受戒。
 嘉贞元年(1235),圆尔辩圆33岁时渡海赴中国南宋求法,在杭州径山万寿寺得无准师范(佛鉴禅师)印可,参禅6年;仁治2年(1241)7月返回日本。
 先在筑紫建立崇福、承天二寺讲经说法,宽元元年(1243)应九条道家之邀传授禅观密戒。后应邀为东福寺开山,获赠寺内的普门院常住。因向后嵯峨天皇侍讲《宗镜录》、并向后深草、龟山两天皇传授菩萨戒,由此逐渐加深了朝廷、幕府的皈依信仰。
 受托重建建仁寺时入该寺,在考察参照冈崎的尊胜寺、大阪的四天王寺、奈良的东大寺等基础上,为重建建仁寺也做出努力。学识渊博,才德高尚,曾指导过延历寺的天台座主慈源及东大寺的圆照等,广受称赞。
 弘安3年(1280)10月17日入定,享年79岁。留有“利生方便 七十九年 欲知端的 佛祖不传”的遗偈,为日本现存年代最久之遗偈。
 应长元年(1311),由花园天皇赐谥号圣一国师,是日本最早授予的国师号;安永9年(1780),由后桃圆天皇加赐谥号大宝鉴广照国师;进而在昭和5年(1930),又加封号“神光”。
 国师在从中国宋朝回国时,不仅携回经书典籍一千余卷,为兴隆文教做出巨大贡献,同时还带回以水力为动力的面粉加工机械结构图,兴起面粉加工;带来了静冈茶的原种;创作了博多织机、博多烧瓷(博多人形)、博多素面、博多祗园祭的山笠、栴檀木、通天枫、伏见人形等,留给后世的恩泽不胜枚举。并且,国师的高徒、东福寺第三世住持大明国师(无关普门)被迎请为南禅寺开山,更加显现了国师的伟德。

佛寺

禅堂(重要文物)

 建于南北朝时代贞和3年(1347),是日本最古最大的道场。堂前悬挂的匾额“选佛场”出自中国宋代高僧杭州径山寺无准师范禅师手笔。

六波罗门(重要文物)

 迁移过来的平家六波罗第的遗留物。

月下门(重要文物)

 亦称月华门。据说是镰仓时代文永5年(1268)一条实经在建常乐庵时龟山法皇所赐,现成为普门院的大门。

偃月桥(重要文物)

 桃山时代庆长8年(1603)建造的木结构廊桥,极为珍贵。“切妻造”(人字形)苇底铺瓦屋顶。

仁王门(重要文物)

 为八角门,建造于南北朝时代明德2年(1391)。原为万寿寺的正门。

唐门

 唐门即为指屋顶呈山形墙上的人字板门,并非指中国式。据说同佛殿一样,是由芝增上寺移来的“灵屋”(祭祀神灵的庙宇)的门。

三门(国宝)

三门(国宝)

 传室町时代初期建造,为日本最古老的三门,被指定为国宝。它采用五间三户(即三门六柱)、双层歇山式屋顶建筑形式,两侧各设走廊通往二楼。正面高悬足利义持书写的“妙云阁”匾额,楼上供奉着宝冠释迦如来像、月盖菩萨像、善财童子像、十六罗汉像,顶部有画圣兆殿司、寒殿司描绘的云龙、飞天、迦陵频伽等彩画,精美绝伦。

开山堂(京都府指定文物)

 位于伽蓝的北部,是圣一国师入定及墓塔所在之地。九条道家为国师建造了普门寺,后又有一条实经赠与的常乐庵。开山堂建筑风格独特,堂上建阁,名“传衣阁”。阁内供奉着三国(印度、中国、朝鲜)传来的布袋和尚像,据传京都有名的“伏见泥人”便源于传衣阁内的布袋和尚像。

东司(重要文物)

 即禅宗厕所的雅称,亦称百雪隐。。室町时代初期建筑,极为珍贵。建筑采用单层飞檐结构。

浴室(重要文物)

室町时代的建筑,内部为蒸汽浴形式。

钟楼(重要文物)

(万寿寺钟楼)室町中期以前的建筑。三间两户,带扇形钟楼门。

经藏(京都府指定文物)

 相当于中国的藏经阁。悬挂有中国宋朝僧人道潜手书“轮转藏”匾额,藏有宋版一切经。前面供奉有善慧大士及普成、普贤像。

爱染堂(重要文物)

南北朝时代建筑,整体呈朱红色的八角圆堂。昭和12年(1937)从万寿寺迁移而来。

方丈、居所(京都府指定文物)

 由安国寺惠琼所建方丈于明治14年(1881)烧毁,现在的建筑为明治23年(1890)所重建。唐门(即元宝屋脊式门)于明治42年(1909)营造,居所于明治43年(1910)重建。唐门和居所均为昭宪皇太后恩赐建筑,故又称恩赐门

方丈庭园

 以方丈为中心,由东西南北的四个小庭园组成。溯源于释迦成道的八相,故称“八相庭”。昭和时代由造园权威重森三玲运用镰仓时期的手法设计,南庭是禅院枯山水式(假山假水式),东庭呈北斗七星状,西庭和北庭呈井田市松模样。

本堂(佛殿兼法堂)

本堂(佛殿兼法堂)

 昭和9年(1934)4月17日落成。佛殿采用双层歇山飞檐式建筑风格,宏伟壮观。藻井巨龙出自著名画师堂本印象之笔,气势恢弘,栩栩如生。建筑所用木均为台湾阿里山丝柏,立柱中有日莲宗信徒捐献的,因为日莲上人曾师从开山圣一国师,为报师恩而供养。

十三重石塔(重要文物)

 南北朝时代典型的石造十三重石塔,是九条道家为祈祷本寺的创立而建造。

通天桥

通天桥

 悬挂有普明国师(春屋妙葩)手书匾额,原为通往开山堂的步廊而架设,昭和34年(1959)8月坍塌,后于1961年11月重建。溪谷被称为洗玉涧。两边枫树成荫,据传通天桥的三叶枫是圣一国师从中国宋朝带回来的。红叶时节是京都观枫的首选之地。

龙吟庵方丈(国宝)

 室町时代建造。为单层歇山式屋檐,薄木板铺顶,为现存最古老的方丈建筑。正面中央是双开双折格子板门,左右柱子中间是向外开的格板窗(外侧)、拉门窗(内侧),悬挂有足利义满手书的“龙吟庵”匾额。书院式建筑更多吸收了贵族宫殿式的建筑风格,内部镶有装饰条藻井、双开双层夹板门、推拉门等。背后开山堂正面的入口上方,悬挂着义满手书的“灵光”以及“敕谥大明国师”两块匾额,堂内供奉着大明国师像(重要文物、镰仓时代)。大门、居所为重要文物。

其他

 东福寺除建筑外被指定为国宝、重要文物的还有佛像23尊,绘画108幅,文献、典籍类有260部。

交通指南

地 址: 邮编605-0981 京都市东山区本町15丁目
电 话: 本坊:075-561-0087
宗务本院:075-531-5207
交 通: JR奈良线、京阪电车“东福寺站”下车,步行7分钟。 京都市巴士“东福寺”下车。